|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师市概况

师市概况

关键词:师市概况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阿拉尔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ale.gov.cn
  • 感谢 alaer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11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农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天山南麓,东距首府乌鲁木齐1000公里,西距南疆旅游城市喀什600公里,距南疆阿克苏市120公里。
    航空;距阿克苏市飞机场130公里。
    铁路:距阿克苏市火车站120公里。
    公路:全区公路网建全,省道(阿塔公路)与314国道相连接,规划拟建的玉阿公路(哈拉玉尔滚至阿拉尔)穿越阿拉尔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所辖的沙井子、阿拉尔、4团、5团、6团五个垦区地处阿克苏地区境内,分别与阿克苏市、温宿县、阿瓦提县、乌什县和柯坪县接壤。农一师师部座落在阿克苏市中心。
  农一师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第五师,1949年进驻阿克苏 等地,1953年改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一师划归兵团辖制。"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就是农一师光辉的历史写照。四十多年来,农一师三代军垦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风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两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开发建设出万顷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换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如今农一师已成为一个农林牧渔业并举,工农商学兵科教文卫一体,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农一师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4万人,占5.3%。全师建制属派出机构的副师级和团级管理局各一个;有团级单位48个,其中农牧团场16个,工交建商企业15,科教文卫事业单位17个,有独立营级企业事业单位13个。全师职工总数9万多人,离退休职工4.7万人。全师东西相距22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已开发利用445万亩,其中:耕地204万亩,水域128万亩,牧草场42万亩,林园面积56万亩,尚有231万余亩宜耕荒地待开发。
  近几年,全师农业播种面积185万亩左右,其中棉花面积保持在125万亩左右,总产在300万担上下,粮食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总产在15万吨上下。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建材和棉纺为主,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9亿多元,第二产业4亿多元,第三产业6亿多元,职均收入7000元左右。
    农一师所处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少雨,无霜期长,病虫害相对较轻,具有发展中、早熟棉花生产的特有生态条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粮食完全自给有余,粮棉争地矛盾较小。具备大、中型调节水库和水利灌溉配套枢纽工程,属典型的灌溉绿洲农业。农业是农一师的优势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0%,农业中种植业的主导产品棉是农一师的主要经济支柱。自"八五"以来,已建成优质出口长绒棉和细绒棉基地120万亩以上,年总产棉花280万担,占全国兵团总量的四分之一,占全疆总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兵团第二,被列为国家长绒棉出口基地,农一师棉花生产在整个兵团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垦区现有长绒棉育种中心、国家级棉花原种场,两个原种扩繁基地,二套种子统一加工生产线,三个垦区病虫中心测报站,三个土壤中心化验室,并建立以雷达监测、无线电短波通讯和高炮、火箭的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体系。有一支科技推广队伍和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先决条件,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积累和总结了四十余年丰富的优质高产地膜植棉经验,植棉热情高涨。
  机械化装备水平相对较高,人均管理面积大,除摘棉、打顶、定苗等作业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目前机采棉试验工作在农一师开展了4年,为今年机采棉示范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棉花种子产业化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坚持育、繁、加、推统一供种;技术依托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农业部属院校)、中棉所、新疆长绒棉育种中心(农科所)和国家级棉花原种场(阿拉尔良繁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具有两套进口国产化棉种加工生产线,原种生产基地和扩繁基地。籽棉加工清理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团场工业的主体;销售及生产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农资集团、棉花集团、物资集团运转效率不断提高。
  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大好机遇,农一师充分发挥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的优势,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积极实施结构优化,外向带动,科教兴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扎扎实实搞好西部大开发工作。
  根据中央、自治区、兵团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方针、措施和重点,结合农一师实际,提出一师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根本,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条件,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实现全师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一师西部大开发的思路:
   一是按市场的规律办事,提高经济效益。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和多种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吸引师内外、区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把自己的开发项目推到各种市场上去,积极寻求互惠互利的合作者。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大开发的内动力,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养成西部开发的主体。
   二是按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科技加快发展。要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对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问题都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清国情、区情、师情、团情,精心规划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蓝图,防止一哄而起。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入西部开发的主战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运用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
  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是: 从今年到2005年,通过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精准农业、节水农业初具规模;纺织、建材两大支柱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与东部差距不再扩大,基本消除贫困。从2006年到2015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节水、特色、精准、创汇农业达到相当规模,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纺织和建材两大支柱工业地位确立,高科技新兴工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与东部差距开始缩小;职工生活有所提高。从2015年到2030年,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率先在兵团实现农业现代化;二、三产业有长足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职工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职工生活普遍比较富裕。经过30年的建设,把我师建成兵团乃至西部的现代化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家优质出口棉基地、优质果品基地以及优质纺织业基地。
  主要任务是八个方面的48个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农业。主要是以80万亩优质细绒棉出口基地为主的11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26.1亿元;
   二是水利。主要是以节水灌溉、防风固沙等6类17个项目,计划投资40.99亿元;
   三是交通。主要是以阿塔公路扩建为主的6个项目的公路建设,计划投资9.8亿元;
   四是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是以阿拉尔城市建设为主的10个项目建设,计划投资32.44亿元;
   五是能源、通讯、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以热电公司二期工程为主的4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6.8亿元;
   六是工业建设。主要是以30万锭棉纺配套工程为主的4个项目建设,计划投资9.6亿元;
   七是市场建设。主要是以师物资供销调配中心为主的5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
   八是高新技术与通用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以上八个方面48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9.11亿元,建设年限1-15年不等。
  农一师西部大开发的4个重点
   一是以农业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讲,就是要以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合理开发水资源,搞好节水农业,带动交通、能源、通讯、信息、城镇建设等其它产业共同发展;
   二是以林园业建设为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体的就是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退耕建林、防风固沙复合生态项目建设为基础,加大六大防风固沙基干林等生态环境建设,从外部和内部改变一师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是以棉花生产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抓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一师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经济的发展;
   四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实行科技兴师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挥师科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要千方百计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并采取积极措施从师外、区外引进人才。
    两个突破:
    一个是实现"白"色工程建设的突破

  "白"是指15万吨出口棉基地建设和30万锭棉纺配套工程建设。(1)抓好棉花基地建设。要在3-5年内用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种子技术、精准播种技术、机械采棉技术、喷滴灌技术、超宽膜植棉技术、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改造和提升棉花产业,使一师的棉花质量达到出口标准,单产达130-150公斤,每个职工管理100亩以上的棉花,创产值13-15万元,职均收入1.5-2万元。到2005年全师棉花总产达350万担,其中出口200万担,棉花总量占全兵团的1/4以上,今后逐步加大出口量,争取更多的外汇。(2)抓好纺织业生产和建设。在搞好银海纺织集团建设的同时,增加18万锭棉纺设备,使全师棉纺到2015年达到30万锭的规模。要把纺织业的重点放在有特色的长绒棉和中长绒棉棉纺上,纺高支纱,增建配套的印染织、成衣服装一条龙工业项目,扩大工业规模和能力,以此带动销售、运输、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要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延长棉花的产业链,向高档棉纱、成衣服装发展。要把阿拉尔建市与棉花发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争取把阿拉尔市建成全疆、全国乃至中亚地区的棉业城、棉业中心,以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圈、经济带。(3)搞好机采棉的示范、应用、推广工作。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机采棉示范、应用、推广工作作为农业增效、团场增盈、职工增收的决定性措施来抓,抓到底,抓出成效。第二,坚持不懈地扩大推广和应用面。明年全师推广应用的团场要达到4-6个,面积5-8万亩;后年达到7-10个,面积15-20万亩;2003年达到10个团场以上,面积达40万亩,到"十五"末,全师16个农牧团场60%以上的棉花要实现机采棉。第三,为促进机采棉的尽快发展,师里制定两条政策给予支持,一是种植机采棉的团场,其机采棉产品可以放开市场自行销售。二是鼓励和允许职工个人、领导干部入股购买采棉机。(4)坚定不移地搞好四个转移。从实际情况看,一师的农业要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实现四个转移:一是由过去搞春灌向大搞秋冬灌转移;二是由春翻地向秋冬翻地转移;三是由过去的坚持种晚熟品种向种早、中熟品种转移;四是由人工采摘棉花向机械采棉转移。这四个转移做好了,生产力水平就能进一步提高,农业就能增效,农场就能增盈,农工就能增收。
    另一个是实现"绿色"工程建设的突破
  "绿"是指以20万吨优质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从现在到2010年,要建成以香梨为主的20万亩名、特、优果品基地,其中香梨15万亩,红枣、核桃、巴旦杏5万亩。在绿色工程建设规划中,既要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各团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防风固沙、退耕建林(还草)与长远名特优果品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做好区域优势这篇大文章。师初步考虑规划塔里木垦区以阿拉尔市为中心建成香梨、红枣基地;沙井子垦区以三团为中心建成薄皮核桃、巴旦杏基地;以五团为中心建成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各单位要围绕师这一总体布局,认真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放开搞好土地使用权,鼓励社会各界广大职工群众多渠道融资,加快实施步伐。从明年开始,每年新增1.5万亩名、优、特果园,早日形成规模优势,要实现这一规划目标,要着重搞好品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果品分级、包装、贮运、保鲜体系、营销体系等4个体系建设。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